阅读历史 |
背景色:字体:[很小标准很大]

第36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小王跟方晴说自己也辞职了,方晴很有点吃惊。

“我过不了自己那一关。”小王苦笑。

方晴知道是自己浅薄了,于是加倍和气地说,“以你的人才,再换个地方做事也是一样好的。”

小王笑了,说起报馆的事,方晴走后陆续又有两个人辞工,其中有一个是方晴的熟人——组版的曲先生。

方晴略带感慨地点点头,又问起江小姐。

“江小姐如今是影画部的头儿了,昨天见到她,越发地神气,不像我们,灰头土脸,”小王摇头,“冠盖满京华,斯人独憔悴。”

方晴被小王略带酸意的口气逗笑了。

别了小王,方晴叹口气。生活不如意的时候,胸口好像堵着一团什么,只有叹口气才能畅快些。

方氏《三部曲》

对《宋敏之入关》,方晴很是慎重,这也是画得慢的原因之一。

《王大壮进城》的故事是郑衍出的,虽方晴自己也填进去一些,但总体架构、风格、走向、节奏都是郑衍把控,就是画面处理上,郑衍也给出不少合理建议。

《别做梦了,日本人》虽是方晴自己做的,但毕竟三个部分都很短小。

而《宋敏之入关》初步设想大约与《王大壮进城》差不多的篇幅,故事风格、人物、轮廓大纲之类是确定了,但细节还需要慢慢磨,比如沿途风俗要查方志、风俗志,对设定的逃亡路线沿途军事势力也要再捋一捋——虽说这一部分为了不惹麻烦要避讳,但再避讳也不能稀里糊涂着。还有关于日军的资料和九一八战况报道之类也要再搜集,资料是不嫌多的。

方晴经的见的少,又没亲身经历过战乱,怕会出现让人去树上摘玉米这样的笑话,又怕闭门造车不够生动,所以除了多看书,也很注意第一手资料的搜集——多跟东北逃难来的人接触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好些细节是方志上不会有的。

几个月以前,通过同院那对兄妹介绍,认识了几家东北逃难过来的。当时这几家刚到天津落脚,合租一个小院子。

其中有一家的媳妇,跟方晴差不多年岁,大家都叫她彭嫂子。彭嫂子带着婆婆和三岁的女儿逃到天津,找在这里谋生的丈夫。

彭嫂子面色有点黑,但长得很俏丽,爱说爱笑,说起逃难的故事来,惊险刺激、妙趣横生。方晴很喜欢她,并决定在自己的漫画里分配给她一个重要角色。

后来听说彭嫂子找到了当家的,换的住处也不远,方晴找了个空儿就去探望。

门虚掩着,方晴敲门,没人应,方晴试探着推开门,朝里喊,“彭大娘,彭嫂子……”

彭大娘接出来,眼睛红红的,脸上很没神采,“她方姨,是你啊,快进来……”话还没说完,眼泪先流了出来。

方晴大惊,“大娘,这是——”

随彭大娘绕过影壁,便看见院子里,彭嫂子木愣愣地坐着,眼睛红通通的,头发蓬松着,衣服也皱巴巴的,像是遭了什么大难的样子。

“大丫没了……”彭大娘哭了起来。

想到那么小的孩子,一路跟着大人逃难受了多少苦,好不容易到了地界儿,竟然一病就没了,方晴也陪着流泪。

再看彭家的情境,像是孩子的事已经料理完了,婆媳正是痛定思痛的时候。

方晴哭一阵,少不得要劝劝彭大娘和彭嫂子。彭大娘还能撑住,彭嫂子人都呆了。

彭大娘也让方晴多劝劝儿媳妇。方晴拉着彭嫂子的手,看彭嫂子的眼睛一点神采也没有……丧女之痛,哪是一个外人三言二语能劝得了的,这种时候应该亲人在一起互相安慰。

方晴问,“怎么不见彭家大哥?”

彭大娘低头叹一句,“冤孽啊!”

原来彭大娘的儿子彭大年本在天津做点小生意,被人坑了本钱,没办法,只好去一家茶叶庄当学徒。没想到被东家相中,要把独生女儿许给他。彭大年竟瞒下已经娶妻的事,入赘当了上门女婿。

这回彭嫂子找来,想也知道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。

对这样的事,方晴只能叹气。

因为彭家的事,方晴一整天都不开心。

世界上有一种女人真是难,这种女人叫乡下太太。

要说过去,陈世美也是有的,但秦香莲们多少能由宗法保护着,三书六礼的正房妻子,不是说休就能休的;如今社会动荡,礼崩乐坏,又受西方思潮影响,乡下太太们便格外悲剧了。

方晴想起自己见过、听过的几个乡下太太:自己,离婚了;韩太太,幸福地生活着;刘师母,虽要防着外面的“狐狸精”,但也算过得不错;上次见过的范太太,在风光的妾手底下过日子,苦熬着;韩太太提到过的钱师母,顶着妻子的牌位,在大宅奉养婆母,而钱教授在外和曾经的学生光明正大地同居,在外面人们也大多只知这位女士,而不知还有位正牌师母……彭嫂子这种,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。

方晴再去探望彭嫂子时,已经人去屋空——方晴不知道,后来彭嫂子流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